作者: 王俊傑
「擺暝」是傳承大陸福建閩東區域(福州、長樂、連江)等地,村境廟社祭祀神明的傳統習俗,即是廟社在正月裡挑一日整夜祭神之意!
而整場元宵擺暝祭祀流程與儀式當中,最為貫穿全場的主角非「燈」莫屬,以「燈」祈求添「丁」。正月十五即為上元節,【三山志】載:「上元燃燈弛門禁自唐先天始…」從此文獻可得知福州元宵燈會追溯始於唐先天年間(西元712~713年),距今有1,300年之歷史。【閩都記】亦記載:「沿門懸燈,通宵遊賞,謂之燈市。」可見閩東區域(福州、長樂、連江)等地對於元宵擺暝之悠久歷史。
北竿各村境廟社元宵擺暝,都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當日舉行,早年坂里也是在正月十五,但因中澳境白馬尊王廟是坂里與白沙兩村共同崇拜的廟社,每年擺暝兩村都要請白馬尊王的正香爐到各自廟社擺暝,因此,兩村村民為請香爐而產生糾紛,坂里村民後來決議改期,白沙境平水尊王廟保持原來正月十五,坂里則提前為為正月十三舉辦,才產生「坂里十三暝」。
「坂里十三暝」的擺暝活動算是馬祖四鄉五島保有最完整的,十三暝整日有早上的擺筵、擺燭、下午神乩拜年、傍晚的請香迎神、遶境燒馬草,還有深夜的送喜、添花、辦喜酒以及半夜平安夜與唱唸請神簿等儀式。
擺暝不在廟而在老宅?
早年中澳境白馬尊王廟是座小廟,廟小而無法舉行祭祀活動,因此「坂里十三暝」都是在坂里村中的大戶人家老宅舉行,當天承辦擺暝的老宅就稱為「公館」,意謂白馬尊王的「行宮」。
據說,以前村內老宅很多戶,大家都是輪流來承辦,後來現在的「坂里大宅」王家三房裏謹盤派家族,在民國八年生下長孫,為感謝白馬尊王的有求必應,敬謝神明而承諾從此年後都在他們家的大宅舉辦,因此流傳到現在。
白馬尊王什麼時候駕臨「公館」?
「坂里十三暝」當天,在傍晚時,請香迎神隊伍會前往中澳白馬尊王廟,長老恭請白馬尊王、白馬夫人香爐與金身正式「起駕」,接著遶境隊伍再前往白沙平水尊王廟會香「座駕」片刻,稍後返村內接受各家戶敬香與燒馬草,在抵達老宅門口時,隨著村內長老捧請白馬尊王香爐與金身進入「公館」時,白馬尊王與白馬夫人眾神明才會正式駕臨「公館」,開啟一年一度的擺暝盛會!
什麼是燒馬糧?
「坂里十三暝」還有最特殊的「燒馬糧」的儀式,「燒馬草」是傳承長樂市鶴上鎮旒峰白眉村「白石境射鱔尊王」祖廟之焚燒馬草傳統。
馬祖四鄉五島22座主陪祀的白馬尊王廟當中,只有坂里與白沙兩村在白馬尊王擺暝請香迎神時,各家戶需備上「馬草」並夾帶「五穀糧秣」與「元寶」安設門前焚燒,奉予尊王座騎白馬食用,祈求白馬能吃飽飽,在來年繼續保有戰鬥力,繼續護佑鄉里平安!
村內耆老流傳白馬顯靈之事,常在半夜子時聽到鈴鐺馬蹄聲,尊王騎白馬巡境村內四處;民國初年瘟疫四起,尊王與白馬常顯神蹟救護村內小孩,言之鑿鑿,可見尊王與白馬揚善罰惡、護佑鄉里的威靈顯赫。
為什麼會下雨?
白馬尊王在唐宋兩朝,福州發生旱災時,屢屢顯應普降甘霖,遂成為祈雨之神,坂里老輩流傳著「坂里白馬王十三暝,多少都會下著些雨」,因此,白馬尊王在十三暝當日或多或少都會下雨顯應哦!
兩尊「白馬尊王」崇拜
在閩東地區「白馬尊王」崇拜中,是有兩尊不同時期的「白馬尊王」,一是漢朝射鱔除害「白馬三郎—騶寅」、一是五代十國開閩王「白馬三郎—王審知」,在坂里這兩尊都有供奉,但是中澳境白馬尊王是「白馬三郎—騶寅」,而坂里王氏家族的祖先是「白馬三郎—王審知」,一個是神明崇拜,一是祖先崇拜哦,別搞錯囉!
添丁涵義、上燈之暝
「上燈暝」意謂「上燈結彩」之意,上燈暝主要為延伸閩東區域在上元節祭祀節慶時,因村境廟社人口眾多,同姓宗親亦有分宗派與分房次,為區隔各宗各房或同村莊不同廟社敬神的時間,使其不致發生衝突與避免紛爭,因而衍生正月初八至十三之間不同時間點為掛燈日子的「上燈暝」。
上燈暝當晚各家戶於門楣掛上百子千孫風燈,同時焚香祭祀公婆龕與家堂香火神明稟告,祭畢完成則可鳴炮。
三牲祭祀、擺設喜燭
擺暝早晨,各家戶都將依神乩指定之時間前將前晚準備好的碗筵送到公館擺設,各家戶碗筵擺設位置採自由選定,有些家戶在前晚即就將燭臺拿到公館選定桌位,先行占定好位。生豬為三牲禮祭祀模式,當頭在年前即需訂購豬隻,擺暝當日早晨,祭祀之生豬就需運抵公館,當頭用豬架將生豬作趴狀抬至神龕香案前置中位置,需在生豬背上鋪上豬油膜並插上寶刀,並放灑一把鹽於寶刀上,給於神祇自行調理之用,豬肚與豬腸內臟等則放置祭盆內放在生豬左右兩端,全部擺設妥當主事之當頭需焚燒黃錢在生豬上頭繞化三圈,使其潔淨。除敬獻生豬外,還有家戶謝神則使用生羊,感謝神祇之顯應。擺設生豬與生羊之兩旁與後方則始可擺設新人之碗筵,還需在最前端與生豬等齊位置擺喜燭,喜家為求面子,都購買極大尺寸之喜燭,有其爭奇鬥豔之意味。
神乩巡香、拜年邀請
當三牲與喜燭以及碗筵等公館內祭祀都準備就緒後,桌頭即招集乩將團隊前往中澳白馬尊王廟扛乩請示,神乩即會進村抵達公館,巡視一切擺暝事宜。
神乩拜年為坂里十三暝特色行程,此活動從民國79年算起迄今將近30年之久。因北竿各村境廟社皆在正月十五擺暝,以當日為其「正暝」,唯獨坂里在正月十三擺暝,以十三當日為其「正暝」,為與各村境廟社仙友共襄盛舉,才會在正月十三有此拜年邀請行程,神乩出訪到各村境廟社拜年並邀請各廟社神乩當晚18時一同來坂里作客熱鬧一番,參與請香迎神遶境活動。
拜年行程除拜會各村境廟社神祇同樂之外,還會到已遷居他村的家戶進行巡香,目前較多是拜年到塘岐時,神乩拜會塘岐境內各廟社之後,即會飛奔至原籍坂里村境的家戶進行非逐戶式巡香拜會,而巡香之家戶早以在門口等待接香,迎接神乩到訪。
請香迎神、馬糧文化
拜年邀請各村境廟社神乩來坂里作客,依往例邀請時間均為六時,一般在五時左右,即有村境神乩抵達村口,此時白馬尊王、媽祖娘娘、和元帥、三太子、田元帥五尊神乩,依序在村口與公館接待來臨之各廟社神乩。
當扛乩團隊在接待來訪神乩之時,當頭也進行請香隊伍之排序,保長公、高照、令旗、涼傘、高牌燈、孩囝、鼓板隊…,耆老們也依序領取長盤準備前往各廟社請香爐。
公館外,迎神隊伍一切整隊就緒,請示神乩後,隊伍即進行出發,抵中澳白馬尊王廟恭請香爐與白馬尊王、白馬夫人之金身起駕,再至白沙村境迎神,於白沙平水尊王廟座駕會香,接受白沙村境家戶焚香迎接後,隨即回到坂里村境內,耆老在隊伍進村時,依序捧上安上香爐之長盤排入隊伍,此時,坂里村境家戶沿途焚香祭拜,並在門前焚燒「馬草」,迎接白馬尊王與村境內各廟社神祇,待遶行全村後,隊伍折返抵公館,隊伍停留公館門外,耆老們依序將香爐請至公館內上殿安座。
請香迎神隊伍會遶至白沙村境,乃由民國72年開始,因白沙村境王氏家族與坂里王氏家族同根同源,白沙境平水尊王廟龍邊神龕亦供奉從中澳分靈而來之白馬尊王金身,為彰顯神威庇佑兩村,因此十三暝在中澳廟中請香後,即會前往白沙迎神遶境,接受兩地村民家戶信仰崇拜。
送喜添花、承先啟後
每年十三暝當晚,當頭要到村內前一年度結婚男丁家中「送喜」,而喜家也需「辦喜酒」回禮,此禮俗在坂里又稱為「喜母」。在早年,送喜時間為正月十四早晨,排在唱唸請神簿儀式之後。民國95年為體恤減輕當頭與工作人員之辛勞,經廟管會與村中耆老決議改制,在十三暝當晚即可舉行送喜儀式。
新郎(或為新郎「伯、父、叔」代表)先行在家中點燃上有書寫「百子千孫」之風燈,並將此對風燈由紅線綁在一起,稱為「牽燈」。新郎手捧風燈到達「公館」,焚香請神,唸頌邀請神祇前往喜家進行送喜之語,此時當頭需將新郎提捧而來之風燈換上新燈燭並將其點燃,當頭們也需準備一組風燈並點燃,意謂「發丁」。當頭在新郎焚香之後,將香爐抱至長盤內,恭請神祇起駕,此時長盤內左邊擺設頭花一對、喜燭一組、香線一組,右邊擺設大銀或元寶、禮炮一串。新舊八位當頭內年長者捧此香爐長盤,年齡次長者提捧當頭所準備之風燈並跟隨於香爐後方。其餘當頭則提拿高照、令旗、涼傘等儀杖於公館門外等候,待一切程式完成,新郎即提捧風燈引領隊伍前往家中。
送喜時,隊伍後方需安設一組鼓板隊沿途敲打吵熱氣氛,告知村境內各家戶已開始送喜。當隊伍到達新人家中時,喜家需由長者於門外接香迎請香爐,喜家接香後當頭則將香爐長盤捧至新人房間,喜家事先需在新人房間床鋪上安設斗燈,當頭將香爐安設於斗燈前方,新郎與當頭兩對風燈則擺設香爐與斗燈兩旁,此時新娘(或為新郎「伯母、娘、姑」代表)則端坐於床沿邊,當頭將長盤內頭花配戴在新娘頭上,稱為「添花」。添花時,當頭需邊添花邊唱喝采:
添花添得起呀 家伙澎澎起 (觀眾和聲) 好呀 利呀
添花添得高呀 買厝連買田 (觀眾和聲) 好呀 利呀
添好花結好籽先養男啊後養女啊~!
每唱唸一句喝采,新郎與觀禮人員需一齊喝采「好啊!發啊!」等詞語作其采頭之意,但此時在新人房門外之眾人則需禁語,不得喧嘩。
添花完成後,喜家會準備兩桌喜酒,請當頭與鼓板隊工作人員食用,做為回禮。喜家也會邀請各家戶一起來吃喜酒,為喜家「添喜」。
近幾年,辦喜酒有各喜家自行辦理與聯合辦理兩種方式。自行辦理為送喜添花與喜酒皆為一步到位,當頭按照排喜程式逐一送喜。聯合辦理則為送喜添花按照排喜程式先行完成,喜酒則為當年度全部喜家在送喜添花完成後,當頭直接將香爐請至村中公館,公館內則請餐廳飯館來辦喜酒,一戶喜家各出兩桌酒錢,選擇較為便利省事之方式來辦理喜酒。
村中新婚家庭於前年度生男丁者稱為「喜囝」,村中耆老表示,早年喜囝之喜家也要辦喜酒,後為避免及體恤當頭過於操勞之故,改為包紅包給當年度當頭同沾喜氣及可。
神乩賜福、來年平安
送喜儀式完成後,稍事休息,桌頭與扛乩團隊即將扛乩問事。對於有身體健康疑問,詢問家族平安與否以及任何疑問需要之鄉親皆可到來到公館現場進行問神。問神結束之後,隨即進行「剃符」,剃符是早年由神祇上身「寶馬」,以刀刺舌借其鮮血達到威靈來開符籙,其符箓為新年之平安符。近幾年,隨著寶馬凋零,現今以改為神祇上神乩蓋神祇官印並加持,擺暝結束後,各家戶於領取豬肉時由當頭分送此符籙。
請神降靈、山海豐收
子時,耆老來到公館現場,指示當頭將各家戶碗筵燈燭點燃,並將「請神簿」供於案桌上,接著焚香祭拜,將放置香爐旁之杯筊請下來,待耆老再行審視衣冠是否整齊後,即擲杯請示是否開始請神儀示,得允杯後始進行請神。耆老翻開「請神簿」,開始唱唸「本年太歲○○年…」依請神簿所寫祝辭與神祇頭銜唱唸恭請北竿島內各村境廟社神祇仝請降臨。儀式中,耆老需唱唸請神簿三遍,依內文結尾「一拜一請、二拜二請、三拜三請」來區隔所唱唸之遍數,唱唸完成再次進行擲杯,請示所請神祇是否到座,得允杯後,請神程式大致完成。接著耆老再進行詢問新年村境整體運勢,內容包括山上五穀是否豐收?海上漁業是否發財?村境今年是否平安等問題依依詢問,並將所得杯筊結果逐條紀錄在請神簿內,詢問運勢完畢後,當頭依耆老指示替各家戶碗筵「第二次傾酒」,全部碗筵傾酒完成,請神儀式在此時整體告一段落。
現今請神儀式為接近子夜左右,神乩問事結束後,由白馬尊王上乩主持請神儀示,將請神簿端放供桌,桌頭焚香祝禱,乩將扛乩點翻請神簿,點翻請神簿三次後,桌頭請示神乩神祇到座與否,待神乩指示,請神儀式即完成。
送神賦歸、飲福受胙
當頭於正月十四日待各家戶收筵結束,即可送神,將前晚請來之各廟社神祇香爐請回。由高照、令旗與涼傘儀仗組成之隊伍,在鼓板敲打樂聲下,由耆老捧長盤香爐前往各廟社,請回各神祇香爐,感謝神祇共襄盛舉。送神儀式尾聲即是恭請白馬尊王香爐回中澳廟中,有時乩將團隊亦會請動神乩一同隨行,在當頭安座完成後,整場擺暝祭祀儀式在此即告一段落。
當頭們送神結束後則回到公館整理場地,並將供奉之生豬進行切割,依年前所登錄之「寫年份」紅紙名冊內所得戶數進行均分,待切割完成後,當頭即會在村內沿途敲鑼,通知各家戶「分豬」,各家戶均會派家人到現場,由當頭主事進行抽籤,依抽籤所得號碼分得豬肉,豬腳則為四位當頭均分,做為犒賞之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