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蕭王爺帶路

昔日馬祖人多以漁業維生,險峻莫測的海洋環境讓馬祖人習於向神明尋求慰藉,造就馬祖地區人與神緊密的連結。第二單元將介紹與馬祖地區的扛乩文化淵源深厚的北竿玉封蕭王府與蕭王爺,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馬祖獨具特色的王爺信仰文化。

fire_o2.png

01 

​王爺信仰

fire_o2.png

馬祖北竿蕭王爺信仰從泉州富美宮分靈,與部分臺灣本島的王爺信仰起源相同,最早由泉州惠安之周氏族人攜蕭王爺、蓮城佛祖與金王爺三尊神像至塘岐定居,後邀請南京先生、哪吒三太子、袁書記、雷王爺與丁將軍等入廟祀奉,逐漸發展成今之信仰體系;約於1951年,分香至坂里境蕭王府,再於1980年代初期為照顧旅臺社友,分香於桃園八德之蕭王府臺灣行宮,逐步開枝散葉。

最早神尊.JPG

最早的神尊

左起依序為蓮城佛祖、蕭王爺、金王爺。此三尊神像,為周氏族人周猴彥每年漁獲旺季舉家來馬祖暫住捕魚時,行囊中必尊奉的原始神尊,直至1909年族人定居北竿,眾神佛亦鎮居塘岐周吓蒙府中,供奉至今。

3.拍攝神像照片後在桃園家宅祭拜.JPG

神明的相片

王吓顯家於1970年代遷徙來臺時,自馬祖拍攝蕭王府眾神明神像照片,安奉於桃園八德家宅祭拜,至1980年代初期分香至桃園後,才塑神像。

王爺信仰
cloud_o2.png

02 

認識蕭王府六位大人​

認識蕭王府六位大人
蕭王爺_白鬍子.png

驅除瘴癘  蕭王爺

蕭王爺本名蕭望之,為官清正剛直,在漢元帝時遭宦官陷害,被迫飲鳩自殺,百姓立廟崇祀,經玉皇大帝玉封代天巡狩,由地方神轉為神明。1909年,泉州周氏自泉州富美宮分靈,蕭王爺具有賞善罰惡、司瘟驅疫的職能,及海神、瘟神雙重神格。

蓮城佛祖.png

濟世救人  蓮城佛祖

1909年泉州周氏自惠安蓮城半島的蓮城寺分靈而來的觀音佛祖,尊稱為蓮城佛祖。觀音佛祖是佛教信仰神祉之一,具有廣大慈悲心,濟世救人,渡眾生離苦得樂。

金王爺.png

正義使者  金王爺

金王爺本名金素,商朝忠臣武將,為人剛正不阿,嫉惡如仇,因商紂王暴虐,討伐卻不幸戰死沙場。後人因忠君愛國之心,以赤膽義節入廟奉祀。1909年,金王爺與蕭王爺、蓮城佛祖等三尊神像,一同自泉州富美宮分靈至塘岐境內。

中壇元帥.png

守護村民  中壇元帥

威靈顯赫的中壇元帥即哪吒三太子,又名太子爺,是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個兒子。由蕭王爺邀請至廟中協助照護村境平安。

cloud_o2.png
南京先生.png

家庭醫生  南京先生

1919年間北竿發生瘟疫,相傳蕭王爺前往南京請名醫前來平息了疫情,村民為表達感謝之情,先生只說來自南京,村民便以「南京先生」尊稱奉祀至今。在當時醫療資源匱乏時,南京先生精通歧黃之術,並貫通天文地理,經常藉由神轎為村民看診和開藥單,成為醫藥之神。

袁書記.png

行醫助人  袁書記

袁書記本名袁忠善,清末從福建長樂梅花到北竿塘岐定居,自幼習醫,一生行醫助人,替人看病只開藥方,不自設藥鋪謀利,卻治病操勞過度病逝,其行為深受蕭王爺賞識,引入廟內奉祀,以書記一職協助南京先生看病。

fire_o2.png

03 

人與神的共振

​扛乩文化起源

 
扛乩儀式為恭請神明降駕至鑾轎,為信眾解危難、排疑惑的媒介方式。扛乩人員需五人小組合作,分別為四位擔任「乩將」進行抬轎,一人擔任「桌頭」站在桌旁,負責傳譯神諭,與神明形成三角互動關係。發展的初始,多由當地熱心的信眾參與,體現了在地的向心力。
 
扛乩習俗從蕭王府逐漸在北竿各廟宇傳習。每年元宵擺暝會香時,神轎以扛乩方式出巡,各廟神轎靈動振擺到相聚盤旋,傳達神明彼此間的熱情,形成獨特的神際交流景象與扛乩文化。
 
最初蕭王爺主要透過擲筊下諭,但信徒多感不踏實,因此請示蕭王爺可否找乩童降駕。後來信眾經蕭王爺同意,便將竹椅和竹棍改成轎,製作出最早期的神轎。但竹轎常破裂,由袁忠善先生(即袁書記)用木材設計出第一張木製神轎,而現存最老神轎,為王恆炳先生於1960年代左右改良製作,由於1970至80年代馬祖移居者眾,蕭王府信仰亦隨之遷徙,此座乩轎在當時即被請至臺灣供社友使用,現保存於桃園八德蕭王府行宮。
fire_o2.png
神轎的演變

神際交流

什麼是扛乩

北竿最早神轎

​現存最早神轎

圖為1960年代王恆炳製作,現存於桃園八德蕭王府行宮。製作人王恆炳先生擅於木作,手藝精巧,經常協助村內人家製作花轎或神轎,亦會蓋房、做斗(漁業打楸用)。

DSC01385_edited_edited.jpg

馬祖女子乩將

一般乩將都由男生扛乩,唯獨北竿橋仔境上惠林女帥宮的乩將全是女生,因為女帥宮祭祀臨水夫人、林女帥、三仙姑眾女神,主求生子與小孩平安,乩將也通常由求子成功的還願女子擔任。圖為北竿橋仔境上惠林女帥宮神轎與乩將。

cloud_o2.png

04

​玉封蕭王府 蕭王爺帶路

cloud_o2-2.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