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4_o.png

金板境天后宮為例

廟宇就像在地的小型博物館,蘊含著各種豐富的故事,因為廟宇做為當地信仰、人文及聚落發展中心,見證聚落興衰變遷,並從廟宇中認識神明的故事傳說、欣賞廟宇的藝術文化、參與傳統慶典儀式等,閱讀各式文化內涵。
記憶修復
cloud_o2.png

01

​記憶修復

cloud_o2-2.png

金板境天后宮是馬祖最古老的四座媽祖廟之一,見證鐵板聚落二百年來的興衰變遷,自民初以來歷經多次的興修,隨著不同時期的空間需求,扮演多重的角色與功能,在200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2016年進行第五次修建時,歷經廣泛討論修復的樣貌,最終透過耆老的回憶口述與居民的共識凝聚,重新勾勒並修繕成最原始的空間樣態,保有馬祖傳統閩東建築式樣的金板境天后宮更顯其珍貴。

DSC07248.jpg
cloud_o2.png

02

建築之美

cloud_o2-2.png

​封火山牆

馬祖建築形式承襲福州文化,其中「封火山牆」是馬祖廟宇建築的最大特色。「山牆」牆面樣式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種樣式,金板境天后宮的「封火山牆」則屬「火形」,形狀有如燃燒中的火焰,頭尾向上揚或向前後延伸,並兩側山牆高過屋頂,具有防風、防火災蔓延的功能,展現出傳統閩東建築的獨特性。

封火山牆.JPG

屋面裝飾

天后宮為硬山頂,正殿作單脊,並有雙龍護珠的裝飾。在外牆兩側墀頭泥塑為「對場作」,為單項技術的對場競技,以建築物中軸線為界,兩側分別由不同的匠師施作,落成後會產生左右尺寸相同,風格迥異的作品。

左墀頭

建築之美
cloud_o2.png

03

​廟宇工藝

cloud_o2-2.png

泥塑神像

廟中共有21尊泥塑神像,屬於福州式手法,有特別的用色、面容、衣飾、衣冠等,其中以媽祖神像面貌刻劃細緻、神韻清秀、栩栩如生,符合媽祖得道升天時之少女形象,相當不同於臺灣常見的成熟莊嚴媽祖形象。

媽祖神像.JPG

木構架   

廟宇內部以福州杉為材,採穿斗式構架,形制素雅,少花俏的雕刻,兩側神龕內再作木構小廟形成「廟中廟」此做法在福建長樂一帶頗為盛行。橫向的神龕看架,明間與次間皆作花罩(几腿罩),橫枋為一斗三升的斗拱,具防震功能,其上雕刻荔枝、仙桃、石榴、佛手瓜等水果,寓意為多子多孫多福氣及多壽之意。

廟中廟

(福德正神)

廟宇工藝
cloud_o2.png

04

​空間使用

cloud_o2-2.png

因應不同時期的空間需求,金板境天后宮扮演多重的角色與功能,不僅是地方的信仰中心,也曾是管理人的住所、學習的殿堂、活動的空間、政策宣導、公共參與的場域,每一次的修建,均是集結眾人之力,也曾有軍方協建的痕跡。

​教

西

​錄

殿

​現

嘉慶5年至14年

​(1800-1809)                         1919                                   1951      1962  1964               1970  1973                            1984      1992    1995       2009  2010       2016

​修

廟中大事            空間使用

1960年代

空間使用
下載折頁

05

​金板境天后宮文物展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