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板境天后宮為例
01
背景
歷 史
金板境天后宮創建迄今已超過200年,為當地信仰、人文及聚落發展中心,建築保留最多閩東文化與建築形式最豐富,包含封火山牆、木架結構等。
建 築
特 色
1. 閩東式建築:保留閩東封火山牆的建築特色,為中國南方聚落一種特殊的節約用地建築法,就是在天井院之間用比房子還高的山牆隔開,避免發生火災後延燒至其他房子的形式。
2. 廟中廟:最邊側二處神龕以少見的「廟中廟」形式呈現,散發簡樸典雅、古色古香的氣息。
空間
使用
因應不同時代背景下,金板境天后宮在1950至1975年間做為社區學習與活動的空間。
廟中大事 空間使用
同治2年
(1863) 1919 1951 1962 1964 1970 1973 1984 1992 1995 2009 2010 2016
創
建
整
修
仁
愛
國
小
教
室
手
工
藝
訓
練
班
政
令
宣
導
處
臨
時
醫
療
站
休
憩
娛
樂
中
心
家
政
縫
紉
訓
練
班
軍
方
支
援
大
整
修
廟
委
會
正
式
登
記
擴
建
西
廂
房
及
涼
亭
登
陸
為
歷
史
建
築
拆
除
正
殿
後
房
樓
板
歷
史
建
築
修
復
成
現
貌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4年軍方支援大整修
02
廟宇文物
1. 封火山牆
2. 匾額
3. 灰磚
4. 古壁畫(鹿)
5. 土結
6. 鐵製鑄金爐
7. 筊杯
8. 龍紋清花瓷香爐
13. 鐵製鑄金爐
9. 編竹夾泥牆
10. 廟中廟
11. 石香爐
12. 籤板
1.封火山牆
閩東傳統建築形式,為防止火災蔓延,將山牆建得高出屋頂。
5.土結
早期常用的砌牆築材,多用於內牆,在天后宮牆體中可見。
9.編竹夾泥牆
使用於天后宮隔間牆的堵壁。
13.鐵製鑄金爐
清同治己巳年(1869)製,信徒張風舉獻給威武陳元帥。
2.匾額
民國8年(1919),由長邑玉井境弟子徐紅利敬獻。
6.鐵製鑄金爐
天后宮最早保存的文物,製於清同治葵亥年(1863),獻給天上聖母。
10.廟中廟
兩側神龕內裝置「落地罩」與「廟中廟」木構,是十分罕見的建築形式。
3.灰磚
歷史建築中常見的建材,天后宮用於牆體上佈或牆頭收編。
7.筊杯
以竹頭製成,在民間信仰中做為與神靈溝通的工具。
11.石香爐
造型為方形雙耳束腰,四腳瑞獸。民國14年(1925)由信徒黃細司獻給威武陳元帥。
4.古壁畫
最早期的水墨虎壁畫。後於民國70年間整修時增繪鹿壁畫,有官位福祿的寓意。
8.龍紋清花瓷香爐
清光緒年製,距今約130年的文物,為奉祀天上聖母的香爐。
12.籤板
尚未出現紙本籤詩前,籤詩刻於木板上。